期刊简介

               本刊面向全体眼科、耳鼻喉科医学工作者,宗旨在于促进国内外眼、耳鼻喉科领域内重要科研成果的交流,加快技术与信息的传播,为临床工作者总结经验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学术交流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42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87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420
  • 国内刊号:31-187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年第1期文章
  • 上海地区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评估EB病毒的Rta蛋白抗体(Rta/IgG)、核抗原抗体(EBNA1/IgA)和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的检测对上海地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6例病理证实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和249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血清中的Rta/IgG、EBNA1/IgA、VCA/IgA抗体水平.结果206例鼻咽癌患者的EB病毒抗体Rta/IgG、EBNA1/Ig......

    作者:王朱健;曹文俊;陈浮;沈健;汤荔;王胜资 刊期: 2012- 01

  • 试题与答案

    ......

    作者:陈燕;江睿;褚仁远 刊期: 2012- 01

  • 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评价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FD-OCT)在大鼠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与组织学研究的一致性.方法利用经眶部视神经切断方法及巩膜上静脉烧灼方法建立大鼠急慢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急性视神经损伤模型中,于视神经切断术后即刻、3d、7d、10d、14d,分别用FD-OC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逆行标记、视神经纤维顺行标记方法检测视神经损伤状态.在慢性视神经损伤模型中,于巩......

    作者:白玉婧;杨雪娇;李轶擎;颜志超;李作红;卓业鸿 刊期: 2012- 01

  • 氯离子通道2对压力应激状态下人眼小梁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布于小梁细胞上的氯离子通道2(ClC-2)与小梁细胞数量及功能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形成机制.方法首先分别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台盼蓝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不同压力,以及不同压力作用时间下小梁细胞C1C-2mRNA表达、小梁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的变化;再利用RNAi技术抑制CIC-2mRNA的表达,观察一定压力及作用时间下小梁细胞......

    作者:梁巍;郑文旭;孙丽霞;郑雅娟 刊期: 2012- 01

  • 重视青光眼性视神经保护的基础研究

    青光眼是居世界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虽然临床中唯一被认可的降眼压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但大部分患者的视力损害仍日益加剧.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旨在直接保护视网膜终末受累细胞的“视神经保护”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进一步明确青光眼性视神经保护基础研究面临的问题,本文就目前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并主要针对基础研究中所遇到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论述,以期提高研究工作者对青光眼性视神经保护的认识,为进......

    作者:卓业鸿;白玉婧 刊期: 2012- 01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制作Sprague-Dawley(SD)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模型,探讨腹腔内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急性RIR损伤所致的大鼠视网膜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灌注的方式建立RIR损伤模型,灌注压110mmHg(1mmHg=0.133kPa),缺血时间1h;腹腔注射rHuEPO.78只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组6只......

    作者:李丹;段宣初 刊期: 2012- 01

  • 人工耳蜗演进的启示

    人工耳蜗的研究一开始就被怀疑,而执著的医学家和科学家终还是赢得了胜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CochlearImplant的著文较多地出现在耳鼻喉科专业杂志中,欧美多国学者涉足于此项研究.当时的耳蜗植入体虽有多种设计,基本上限于单通道模拟信息系统.由于听觉效果不能达到言语理解水平,当时质疑的声音不少.80年代信号处理的数字技术引入人工耳蜗的研制,使语音频率代码成为可调控的耳蜗神经元群的位置代码......

    作者:王正敏 刊期: 2012- 01

  • 嗓音外科中的声带手术

    自1911年Brunings首次施行声带注射术,1930年Gluck提出Phonosurgery名词以来,以恢复和改善嗓音为手术宗旨的嗓音外科经历了百年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经典的嗓音外科分5类:喉显微手术、声带注射术、喉支架手术、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术和喉神经肌肉手术.21世纪以来,欧洲喉科协会嗓音分会将前两者合并为声带手术[1].......

    作者:魏春生 刊期: 2012- 01

  • 咽喉反流的研究进展

    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疾病或反流性咽喉炎是与反流相关的慢性咽喉炎.LPR被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端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以上的咽喉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LPR作为慢性咽喉炎范畴内一种较特殊的疾病,在病因、症状、治疗上有不同的特点.2002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正式采用LPR这一命名[1].病......

    作者:陈琦;丁永清 刊期: 2012- 01

  • 噪音疾病的行为学治疗——言语训练

    伴随着人类日趋频繁的社交活动,嗓音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主要包括器质性疾病及各种非器质性发音障碍.目前在我国,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还往往集中在外科领域.事实上,由于人类嗓音与言语产生的复杂性,此类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内科保守治疗与外科干预治疗同等重要[1].严格来讲,无论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发音障碍,内科治疗都为首选或必须[2].......

    作者:蒋家琪;舒敏;张毅;徐晨媚 刊期: 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