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面向全体眼科、耳鼻喉科医学工作者,宗旨在于促进国内外眼、耳鼻喉科领域内重要科研成果的交流,加快技术与信息的传播,为临床工作者总结经验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学术交流园地。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420
- 国内刊号:31-187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人工耳蜗演进的启示
王正敏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效果, 模拟信息系统, 专业杂志, 质疑, 语音频率, 演进过程, 学科发展, 信号处理, 先天性聋, 数字技术, 世纪, 声音, 神经元群, 理解水平, 耳鼻喉科, 代码, 八十年代, 植入体, 医学家
摘要:人工耳蜗的研究一开始就被怀疑,而执著的医学家和科学家终还是赢得了胜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Cochlear Implant的著文较多地出现在耳鼻喉科专业杂志中,欧美多国学者涉足于此项研究.当时的耳蜗植入体虽有多种设计,基本上限于单通道模拟信息系统.由于听觉效果不能达到言语理解水平,当时质疑的声音不少.80年代信号处理的数字技术引入人工耳蜗的研制,使语音频率代码成为可调控的耳蜗神经元群的位置代码得以实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人工耳蜗的性能,临床听觉效果取得本质上的突破,质疑声音也销声匿迹.今天人工耳蜗植入已遍及全球,许多重度先天性聋的儿童终于免去了未来人生必然是聋哑人的厄运.工作在20世纪后叶的本学科人士都目睹或亲自经历了人工耳蜗这一演进过程.那么,我们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从而对今后的学科发展有什么帮助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出拙见,仅供参考.
友情链接